您现在的位置:新华出书网 > 成功案例 > 正文内容

《诗咏五千年》

作者:王晓玉 来源:新华出书网 更新日期:2017-07-31 浏览次数:
    
 
闲来书斋扫封尘,
展卷眼底起风云。
敲得小诗五百首,
吊古咏史感慨深。
 
  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,大多数中国人往往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感。中国又是一个推崇诗歌的国度,几乎人人都有过诗情荡漾的岁月,更有为数可观的国人,会把浓重的诗情一直保持到晚年,吊古咏今,乐此不疲。所以,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咏史诗。自东汉班固立体《咏史》首开先河,经西晋左思《咏史八首》名噪天下,至历代骚客咏史佳作迭出。可以说,咏史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一个重要的,含蕴深厚、广受青睐的品种。王中州先生对咏史诗素有喜好,且又喜读史书典籍,常常有感而发,几十年笔耕不辍,终有《诗咏五千年》问世。正所谓:“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著论准过秦,作赋拟子虚。”(句出左思《咏史八首》)胸次磊落,洒然流咏,音韵顿挫,语无虚饰。
    中国出版史上,至今没有推出一部集大成、有系统的咏史诗。王中州先生创作的《诗咏五千年》,以诗入史,以史入诗,填补了中国图书出版界虚席既久的一项空白,弥补了中国咏史诗以散兵游勇而流衍千年的缺憾。厥功著焉,善莫大焉!
    《诗咏五千年》的成功,首先得益于作者在诗歌、历史这两个领域学力兼备、造诣双工。在这里,历史之于诗歌,无疑是一块肥美的沃土,让诗神甘之如饴,如醉如痴,灵感勃发;诗歌之于历史,无疑是一双矫健的翅膀,让史仙长空展翼,法力倍增,纵情翱翔。《诗咏五千年》共有555首诗,笔锋所及,上起炎黄融合,中华文明开汗青,下迄钟山风雨,百万雄师过大江,几乎评说了数千年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和人物。随意拈出一首,皆赫赫有名、绘影传神、言简意赅、意趣斐然;单篇独立成章,全书排列有序。因此,《诗咏五千年》无意中成为中国通史的一个简明读本,国史掌故的一座大观园,又是进一步研读国史的一根拐杖。
    《诗咏五千年》第二个值得点赞之处,是熔艺术性、知识性于一炉,实现了艺术与教化的有机结合,以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、传播中国经典文化,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,是各类教育机构开展艺术教育、历史教育不可多得的辅助教材。其未来的文化传播效益未可限量。
    王中州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近四十年,诗歌艺术运用娴熟,传播诀窍如在指掌,故其对于本书语言风格的把握,在于雅俗两宜之间。行文必期其雅而不必在玲珑宝塔,遣词不避其俗而必不在粗野荒圃。要的是朴素健朗、通俗易懂、朗朗上口、流水行云。唯作者矢志不渝,“呦呦鹿鸣,求其友声”在前,故本书功成无虞,“神之听之,终和且平”(句出《诗经·鹿鸣》)在后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徐则挺
  
   
前言/1
序/3
远古时代
神农尝百草/1
炎黄融合/1
尧舜禅让/2
大禹治水/2
伯益掘井/3
许由洗耳/3
夏商周
夏启家天下/4
少康复国/4
荒淫夏桀/5
伊尹辅政/5
商汤祷雨/6
太甲悔过/6
盘庚中兴/7
文王访贤/7
武王伐纣/8
纣王自焚/8
周公吐哺/9
测影定天中/9
不食周粟/10
姜后辅宣王/10
一笑倾城/11
平王东迁/11
管鲍情谊/12
桓公称霸/12
好鹤亡国/13
和氏献璧/13
春秋第一王/14
受鞭纳谏/14
桃花夫人/15
曹刿论战/15
老马识途/16
管仲辨奸/16
庆父祸国/17
借道伐虢/17
孤家寡人/18
商臣弑父/18
愚蠢宋襄公/19
五羖大夫/19
骊姬倾晋/20
寒食纪念/20
退避三舍/21
秦晋崤之战/21
雄主秦穆公/22
弄玉吹箫/22
贤君宋景公/23
结草衔环/23
止戈为武/24
楚王问鼎/24
巫臣娶夏姬/25
楚相孙叔敖/25
程婴救孤/26
老骥遇伯乐/26
身价大增/27
难得知音/27
上孝下顺/28
老子隐去/28
晏婴辞封/29
子产为政/29
晏子使楚/30
多难兴邦/30
子胥鞭尸/31
专诸刺僚/31
包胥哭秦庭/32
孙武著兵法/32
孙武演兵/33
赐死子胥/33
鹿乳奉双亲/34
孔子拜师/34
圣人孔子/35
一日三省/35
蔡讴唱响/36
棠溪龙泉剑/36
楚王好细腰/37
鼎中染指/37
娱乐高堂/38
西施献身/38
卧薪尝胆/39
夫差自刎/39
范蠡勇退/40
文种身亡/40
“属镂”杀忠臣/41
三家分晋/41
曾参感应/42
工匠鲁班/42
豫让刺赵/43
杀身赴义/43
祸从口出/44
孙膑灭庞涓/44
孟母教子/45
一鸣惊人/45
西门豹治邺/46
胡服骑射/46
商鞅变法/47
利令智昏/47
吴起求将/48
苏秦苦读/48
苏秦合纵/49
张仪受辱/49
张仪连横/50
滥竽充数/50
“神医”扁鹊/51
楚怀王轻信/51
燕王求贤/52
鸡鸣狗盗/52
狡兔三窟/53
火牛上阵/53
完璧归赵/54
负荆请罪/54
屈原赋《离骚》/55
屈原投江/55
衣冠禽兽/56
范雎报恩仇/56
史鱼尸谏/57
盗车探母/57
靡靡之音/58
触龙说太后/58
长平之战/59
白起自刎/59
毛遂自荐/60
义不帝秦/60
窃符救赵/61
廉颇老将/61
吕不韦经国/62
以德报怨/62
债台高筑/63
移花接木/63
甘罗拜相/64
韩非困韩/64
韩非入秦/65
荆轲刺秦/65
李斯志高远/66
李斯谏逐客/66
秦汉晋隋
千古一相/67
焚书坑儒/67
万里长城/68
始皇筑陵/68
秦失人心/69
指鹿为马/69
张良得兵书/70
陈胜起义/70
破釜沉舟/71
刘邦斩蛇/71
高阳酒徒/72
鸿门宴会/72
萧何追韩信/73
暗度陈仓/73
分一杯羹/74
楚河汉界/74
霸王别姬/75
项羽自刎/75
虽败犹荣/76
良相萧何/76
刘邦封赏/77
一饭之恩/77
韩信犯忌/78
成败萧何/78
张良隐退/79
田横死义/79
一诺千金/80
高祖还乡/80
萧规曹随/81
仁孝汉文帝/81
霍去病从征/82
同饮酒泉/82
《史记》著成/83
冯唐易老/83
李广难封/84
缇萦救父/84
御封侯山/85
将门虎子/85
晁错削藩/86
五十荣归/86
金屋藏娇/87
阿娇买赋/87
罢黜百家/88
伯俞泣杖/88
文君遇相如/89
夜郎自大/89
霍光辅政/90
苏武牧羊/90
贡禹弹冠/91
昭君出塞/91
朱云折槛/92
仕途无止境/92
王莽篡汉/93
光武中兴/93
窦融归汉/94
贤美阴丽华/94
隐士严光/95
三箭定风波/95
强项令董宣/96
种菜生玉/96
宋弘拒婚/97
许扬功德/97
孟尝太守/98
断织教夫/98
天知地知/99
鲁恭德化/99
东汉汝半朝/100
举案齐眉/100
扇枕暖衾/101
许劭月旦评/101
“医圣”张仲景/102
陈寔感化/102
廉威李膺/103
张俭避难/103
铜臭司徒 /104
孔融让梨/104
一言启蒙/105
设榻待贤/105
卖身葬父/106
一钱太守/106
任棠教人/107
黄巾起义/107
董奉医德/108
桃园三结义/108
王允定计/109
貂蝉除贼/109
煮酒论英雄/110
关公辞曹/110
可悲吕布/111
陆绩怀橘/111
官渡之战/112
孙权领江东/112
桑园相会/113
三顾茅庐/113
文姬归汉/114
曹操南征/114
周瑜破曹/115
关公释曹/115
曹操杀杨修/116
吕蒙读书/116
关公失荆州/117
迫死荀彧/117
管宁割席/118
陆逊拜将/118
刘备败亡/119
七步赋诗/119
七擒孟获/120
马谡失街亭/120
“神童”诸葛恪/121
鞠躬尽瘁/121
蒋琬大量/122
姜维避祸/122
司马懿政变/123
乐不思蜀/123
周处除三害/124
牛继马后/124
司马昭之心/125
三国归晋/125
李密陈情/126
石崇斗富/126
掷果盈车/127
白首同归/127
寒门孝子/128
梁祝订情/128
梁祝殉情/129
八王之乱/129
王衍误国/130
王祥卧冰/130
身教胜言教/131
胡笳退敌/131
中流击楫/132
闻雷泣墓/132
石勒称帝/133
石虎焚子/133
王猛谈天下/134
王珣梦笔/134
谢安有静气/135
淝水之战/135
草木皆兵/136
澄清贪泉/136
“书圣”王羲之/137
东床快婿/137
掷地有声/138
陶侃搬砖/138
新亭对泣/139
王导哭伯仁/139
郝隆晒腹/140
才女谢道韫/140
陶潜归隐/141
群狐害虎/141
高洋斩麻/142
子孝父忠/142
追月读书/143
荣辱沈攸之/143
官迷心窍/144
青出于蓝/144
帝王和尚/145
江郎才尽/145
玩火自焚/146
穷则思变/146
千金买邻/147
陈后主亡国/147
破镜重圆/148
隋制形成/148
贺若弼殒命/149
杨广创科举/149
杨广开运河/150
杨素帮凶/150
李密献策/151
李渊求婚/151
可悲刘文静/152
李渊起兵/152
敬德归唐/153
唐宋元
李渊让位/154
善断杜如晦/154
诤臣魏征/155
战神李靖/155
猛将程咬金/156
三箭定天山/156
贞观之治/157
剖腹藏珠/157
盲人举烛/158
文成公主/158
玄奘取经/159
唐初四杰/159
神笔王勃/160
剖心证明/160
李敬业反武/161
马屁宰相/161
请君入瓮/162
张柬之复唐/162
女皇武则天/163
大言不惭/163
“画圣”吴道子/164
终南捷径/164
霓裳羽衣曲/165
铁杵磨针/165
“诗仙”李白/166
口蜜腹剑/166
邪不压正/167
安史之乱/167
玄宗施仁/168
张巡守睢阳/168
名将郭子仪/169
李泌献身/169
君王无情/170
马嵬问罪/170
忠烈颜真卿/171
“茶圣”陆羽/171
清苦县令/172
柳宗元被贬/172
身居陋室/173
善报裴度/173
韩愈倡古文/174
不识金镶玉/174
元和中兴/175
李愬平蔡州/175
“诗圣”杜甫/176
“诗魔”白居易/176
黄巢起义/177
朱温灭唐/177
供猴忠唐/178
白马之祸/178
述律后断腕/179
儿皇石敬瑭/179
刘知远投军/180
郭威薄葬/180
英主柴荣/181
冯道为官/181
五子登科/182
千里送京娘/182
陈桥兵变/183
仁爱将军/183
“词帝”李煜/184
杯酒释兵权/184
宋朝不杀士/185
宋太祖殿试/185
斧声烛影/186
赵普治国/186
《太平御览》/187
一语惊人/187
雪中送炭/188
梁灏登科/188
英勇杨家将/189
刘太后听政/189
萧太后摄政/190
澶渊之盟/190
拍马溜须/191
程氏双凤/191
包拯自律/192
资救穷困/192
贤母教子/193
奉旨填词/193
赵抃为官/194
孝子朱寿昌/194
范仲淹被贬/195
荫及子孙/195
黥面将军/196
孙昉四休/196
王安石变法/197
豪放苏轼/197
苏轼题扇/198
杨黼拜佛/198
程门立雪/199
书作下酒物/199
一门三大家/200
荣辱分明/200
心正则字正/201
苏黄米蔡/201
方腊起义/202
神童凋谢/202
海上之盟/203
同为阶下囚/203
蔡京遭贬/204
靖康之变/204
帝王艺术家/205
壮志未酬/205
红玉遇世忠/206
设伏黄天荡/206
岳飞抗金/207
岳飞遇害/207
绍兴和议/208
张择端献图/208
采石之战/209
奸臣秦桧/209
东窗事发/210
才女李清照/210
报国无门/211
词人辛弃疾/211
贾似道误国/212
陆秀夫投海/212
文天祥成仁/213
宋末三烈/213
一代天骄/214
元朝统一/214
脱脱更化/215
朱元璋投军/215
明清民国
明朝统一/216
大将常遇春/216
刘伯温隐身/217
徐达遭忌/217
胡惟庸案/218
朱元璋惩贪/218
贤后马秀英/219
养民如养蜂/219
李善长被诛/220
建文帝出家/220
愚忠方孝孺/221
景清英灵/221
解缙遇害/222
朱高煦反叛/222
才子唐伯虎/223
“三元”宰相/223
弘治中兴/224
良相杨士奇/224
争食刘瑾肉/225
大奸严嵩/225
钟黄遗恨/226
铁骨杨继盛/226
海瑞罢官/227
张居正改革/227
戏剧《牡丹亭》/228
赌徒魏忠贤/228
木匠皇帝/229
东林冤案/229
忠孝卢象升/230
错杀袁崇焕/230
崇祯帝自缢/231
吝惜失江山/231
满门忠烈/232
吴三桂降清/232
李自成败亡/233
忠义史可法/233
夏完淳斥畴/234
清朝统一/234
郑成功复台/235
多情顺治帝/235
康熙除鳌拜/236
张英让人/236
吴三桂反清/237
廉吏于成龙/237
郑板桥画竹/238
作威年羹尧/238
清朝文字狱/239
乾隆下江南/239
半部《红楼梦》/240
戏剧《桃花扇》/240
烟痴纪晓岚/241
巨贪和珅/241
苏州多状元/242
虎门销烟/242
三元里抗英/243
先觉者魏源/243
定海三忠祠/244
名臣曾国藩/244
金田起义/245
天京内讧/245
石达开出走/246
天国败亡/246
火烧圆明园/247
辛酉政变/247
恭亲王奕/248
冯子材抗法/248
老将左宗棠/249
官商胡雪岩/249
甲午战败/250
公车上书/250
戊戌变法/251
谭嗣同就义/251
慈禧西逃/252
愧死李鸿章/252
孙中山革命/253
辛亥元勋/253
马前卒邹容/254
女侠秋瑾/254
警世陈天华/255
铁血林觉民 /255
武昌起义/256
袁世凯出山/256
袁世凯窃国/257
宋教仁遇刺/257
袁世凯称帝/258
帝梦破灭/258
龙袍裹尸/259
蔡锷讨袁/259
张勋复辟/260
文武“两圣人”/260
五四运动/261
共产党成立/261
贿选总统/262
猪崽议员/262
周西成治黔/263
民国内阁/263
国共北伐/264
张宗昌求雨/264
一川二刘/265
无锡则安/265
南昌起义/266
井冈红旗/266
万里长征/267
遵义会议/267
机不可失/268
西安事变/268
卢沟桥事变/269
国共二次合作/269
平型关大捷/270
南京大屠杀/270
台儿庄大捷/271
汪精卫叛国/271
《论持久战》/272
武汉会战/272
百团大战/273
粉身碎骨/273
戴笠命断/274
重庆谈判/274
陈布雷自杀/275
内战爆发/275
挺进大别山/276
辽沈战役/276
平津战役/277
淮海决战/277
打过长江/278
开国庆典/278
结  语/279
后  记/280
 
后  记
    五千年历史咏罢,说几句题外话。
    2014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,两岁多的小外孙目不转睛地看动画片《熊出没》,我夫人怕他看坏眼睛,就把电视关了,外孙哭闹不止,怎么也哄不住。夫人拿出我出版的剧作选对他说:“姥姥给你读姥爷写的书好吗?”外孙顿时不哭了,惊讶地瞪大了眼睛:“啊!姥爷会写书?”我夫人翻开书,外孙看到我的照片,马上趴在茶几上一页一页地翻着,嘴里还喃喃自语:“姥爷会写书,姥爷会写书!”语气中透着敬佩,然后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三个多小时,直到睡去。第二天晚上家里来了客人,外孙立马拿着我的剧作选对客人说:“看我姥爷写的书。”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。
    外孙的这些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夫妻,小小年纪如此崇尚知识令人欣慰。夫人对我说:“你皓首穷经,几十年写了那么多诗,放在书柜里有什么用呢?你应该把它整理整理,汇成集子出版,留给后人,也不枉你的才学。”于是我找出尘封已久的诗作翻阅,光咏史诗就有五百多首,我把这些咏史诗挑出来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再创作,敲定555首,集成《诗咏五千年》。
    本诗集所涉猎的人物众多,形象各异,无论史书如何评价、世人如何评说,本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,以其对历史的贡献大小或褒或贬,如“司马昭之心”“陈桥兵变”等,因其行为有利于国家统一,推动了历史前进,就给予了肯定,如“许由洗耳”“伯夷叔齐”等因其无所作为、沽名钓誉,皆予以讽刺和批判。
    咏史诗是诗,诗既要对故事高度概括、准确评价,还要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。为了利于诗和史的传播,本诗集尽量避开那些晦涩的词语,力求达到雅俗共赏,通俗易懂;在声律运用上,既讲究声律,又跳出了声律的藩篱,只求朗朗上口。咏史诗也是史,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诗意,每首诗配有简短的故事梗概;《诗咏五千年》在目录中标明了国家统一的朝代,对于多个政权并存的时代未详细标明。本书的诗文基本按历史顺序排列(个别除外),犹如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读本。
    在创作过程中,身边最方便的研讨对象就是我的夫人牛冬卉,她爱好诗歌,懂得韵律,我经常就一些诗的用词与她讨论。有一次写到武昌起义,是用“历史掀开新篇章”呢还是用“历史翻开新篇章”,我反复斟酌,难以定夺。夫人说用“翻”好,“翻”比“掀”动作大,而且读起来响亮。我认为她说得有道理,就跟她开玩笑说, 古人有“推敲”,咱们有“掀翻”。她不但帮我推敲诗句,还参与了本书故事的写作。
    在《诗咏五千年》的创作过程中,得到了张纯、徐则挺、王德清、耿全曾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,他们反复阅读诗稿,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,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。
   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,对旧体诗的艺术运用能力有限,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,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王中州  
  
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
诗咏五千年 / 王中州著. -- 北京 : 中国文史出版
社,2015.12
ISBN 978-7-5034-6997-8
Ⅰ. ①诗… Ⅱ. ①王… Ⅲ. ①诗集-中国-当代
Ⅳ. ①I227
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15)第268377号
图书策划:方云虎
责任编辑:方云虎  詹红旗
封面设计:点击成金
出版发行:中国文史出版社
网    址:www.chinawenshi.net
社    址: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   邮编:100811
电    话:010-66129236
传    真:010-66192703
印    装: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
经    销:全国新华书店
开    本:720mm×1020mm   1/16
印    张:18.5    字数:266千字
版    次:2015  年12月第1 版  
印    次:2015  年12月第1次印刷
定    价:39.00元
文史版图书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 
作者简介
    王中州,1955年生,河南省遂平县人。197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,原为驻马店地区文化局戏剧创作室创作员,后任驻马店地区新闻中心主任、电视报总编、电视台《公共频道》总监。现任驻马店市戏剧家协会主席、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。创作的大型历史剧《女皇梦》参加了河南省1979年戏剧会演,历史剧《大禹王》1994年发表于《河南戏剧》杂志,此剧获中国戏剧文学奖,出版有剧作选。几十年虽然一直担任单位负责人,但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,有上百篇文学作品见诸报端和杂志。

购买链接
当当网:http://product.dangdang.com/1313999582.html
京  东:http://item.jd.com/11645953.html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