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新华出书网 > 出版常识 > 正文内容

中国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17-06-12 浏览次数:
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。
  1956年2月,中国文化部颁发并实施《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》,开始使用“全国统一书号”作为图书出版物的标识。这个方案实施30多年,在图书出版发行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  1982年,中国正式加入国际ISBN组织,同时成为国际ISBN中心顾问组成员,在ISBN系统中得到一位数字组号“7”。
  1986年,中国正式颁布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 (GB/T 5795),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实行该标准。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(ISBN)和图书分类/种次号两部分组成,国际标准书号(ISBN)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,能够独立使用。
  2002年,中国对中国标准书号(GB/T 5795—1986)进行了修订,删除了图书分类/种次号部分,中国标准书号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结构。
  2006年,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颁布了《中国标准书号》(GB/T 5795—2006)国家标准,于2007年1月起正式实施。
  出版社应将其于2007年1月仍会流通使用的ISBN-10书号,包括存货清单上的图书,转换为ISBN-13格式。2007年1月1日之后出版的新书,必须编配新的ISBN-13位书号。
  1976年起,中国香港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。到1986年,中国大陆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。1989年,中国台湾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。2000年时,因为澳门政权移交,澳门由原来的国家、语言或区位代码"957"改为"99937"。自2007年1月1日起,国际标准书号的格式由10位修订为13位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